國家發改委于今年6月19日公布的《關于海上風電上網電價政策的通知》(下稱《通知》)。《通知》規定,對非招標的海上風電項目,區分潮間帶風電和近海風電兩種類型確定上網電價。2017年以前(不含2017年)投運的近海風電項目上網電價為每千瓦時0.85元(含稅,下同),潮間帶風電項目上網電價為每千瓦時0.75元。
《通知》同時指出,鼓勵通過特許權招標等市場競爭方式確定海上風電項目開發業主和上網電價。通過特許權招標確定業主的海上風電項目,其上網電價按照中標價格執行,但不得高于以上規定的同類項目上網電價水平。對于2017年及以后投運的海上風電項目上網電價,將根據海上風電技術進步和項目建設成本變化,結合特許權招投標情況研究制定。
此次公布的價格雖然并不能覆蓋企業層面的成本支出,但使已經投產、正在興建的海上風電項目有據可依,項目規劃、設計、施工、運營將更加順暢,民營資本進入海上風電的動力也相對增加。不過,對于這次公布上網電價市場反應不是很熱烈,在這個電價環境下,要達到海上風電項目保證充分的盈利從而吸引更多的投資,對于風資源的穩定性和設備發電效率等方面的要求就相應變的更嚴格。另外電價政策具體落實到實際實施還需要進一步解讀和實施細則的支撐,監管政策的制定也需要時間,僅僅期待一個上網電價的發布推動整個海上風電的發展進程題恐不太現實。
國泰君安研究報告指出,按潮間帶15000元/千瓦的投資成本和2800-3200利用小時反推,0.7元~0.9元/千瓦時的標桿電價將使海上風電運營的內部收益率與陸上風電相近,具備啟動的經濟性。
對于大多數企業而言,0.75元/千瓦時、0.85元/千瓦時的電價缺乏吸引力。海上風電前期工程與后期運維成本太高,除了福建等風能資源較好的地區,其他項目或面臨盈利壓力。
作為參照標準,福建省海上風電資源相對較好,目前的電價水平對福建省來說有一定經濟性。如果靠這個電價盈利對福建地區都比較難的話,別的區域難度就更大了。
長期關注風電開發氣候研究的國家氣候中心研究員張秀芝指出,除了福建沿海年平均風速可達到8.5米/秒甚至10米/秒外,中國大多數區域的海上風資源并非很豐富。
對于浙江、江蘇、廣東等風資源在7.5米/秒以下又受臺風影響較大的區域,這個電價盈利空間有限。當然有一些地方政府會出臺鼓勵海上風電開發的補貼政策,則成為了重要的補充。
上海日前就出臺了《上海市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發展專項資金扶持辦法》(下稱《辦法》)?!掇k法》稱,對風電項目根據上網電價對項目投資主給予獎勵,陸上風電補貼0.1元/千瓦時,海上風電補貼0.2元/千瓦時。獎勵時間為連續5年,單個項目的年度獎勵金額不超過5000萬元。這也是目前唯一出臺的海上風電地方補貼政策。
2014到2016年將是大規模海上風電成本與電價水平的實際摸索階段,這意味著到2017年會有一個更加客觀合理的電價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