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新能源的儲量與分布而各具優勢,根據地區的地理結構特點的不同,沿海地區和城市海洋能資源豐富;西部太陽能和風能資源豐富;西部山區適合發展生物質能源,種植生物質能原料。根據新能源的各自特點具體分布如下:
我國風能資源儲量與分布
我國位于亞洲大陸東部,瀕臨太平洋,季風強盛,內陸還有許多山系,地形復雜,加之青藏高原聳立我國西部,改變了海陸影響所引起的大氣環流和氣壓分布,增加了我國季風的復雜性。冬季風來自西伯利亞和蒙古等中高緯度的內陸,那里空氣十分嚴寒干燥冷空氣積累到一定程度,在有利高空環流引導下,就會爆發南下俗稱寒潮,在此頻頻南下的強冷空氣控制和影響下,形成寒冷干燥的西北風侵襲我國北方各省(直轄市、自治區)。每年冬季總有多次大幅度降溫的強冷空氣南下,主要影響我國西北、東北和華北,直到次年春夏之交才消失。 夏季風是來自太平洋的東南風、印度洋和南海的西南風,東南季風影響遍及我國東半壁,西南季風則影響西南各省和南部沿海,但風速遠不及東南季風大。熱帶風暴是太平洋西部和南海熱帶海洋上形成的空氣渦漩,是破壞力極大的海洋風暴,每年夏秋兩季頻繁侵襲我國,登陸我國南海之濱和東南沿海,熱帶風暴也能在上海以北登陸,但次數很少。
青藏高原地勢高亢開闊,冬季東南部盛行偏南風,東北部多為東北風,其他地區一般為偏西風,夏季大約以唐古拉山為界,以南盛行東南風,以北為東至東北風。 我國幅員遼闊,陸疆總長達2萬多公里,還有1800O多公里的海岸線,邊緣海中有島嶼5000多個,風能資源豐富。我國現有風電場場址的年平均風速均達到 6米/秒以上。一般認為,可將風電場風況分為三類:年平均風速6米/秒以上時為較好;7米/秒以上為好;8米/秒以上為很好。可按風速頻率曲線和機組功率曲線,估算國際標準大氣狀態下該機組的年發電量。我國相當于 6米/秒以上的地區,在全國范圍內僅僅限于較少數幾個地帶。就內陸而言,大約僅占全國總面積的 1/1OO,主要分布在長江到南澳島之間的東南沿海及其島嶼,這些地區是我國最大的風能資源區以及風能資源豐富區,包括山東、遼東半島、黃海之濱,南澳島以西的南海沿海、海南島和南海諸島,內蒙古從陰山山脈以北到大興安嶺以北, 新疆達板城,阿拉山口,河西走廊,松花江下游,張家口北部等地區以及分布各地的高山山口和山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