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海上風電開發之路,“最難啃的骨頭”是技術。在試圖突破單管樁技術時,龍源電力面臨著兩道現實難題:此前世界上對灘涂風電一直處于理論研究階段,從未進入過實際操作領域;潮間帶風電施工需要大量專用施工裝備,但潮間帶灘涂地質松軟,用腳在灘面上輕輕踩幾下,本來“堅硬”的灘面就會液化成“漿糊狀”,因此潮間帶被俗稱為“鐵板沙”。在“鐵板沙”上,重型機械毫無立足之地,只有幾米的水深也讓常規施工船舶施展不開,這也是制約潮間帶風電大規模建設的重要瓶頸。核心技術和專業設備,一個都不能少。但作為第一個吃螃蟹的人,龍源電力一無所有,只有摸著石頭過河。
根據潮間帶每天潮水漲落、水位不斷變化、有效施工時間零碎的特點,經過兩年多的研究和反復試驗,龍源電力確定了“漲潮時用船運輸設備及施工船只移場,落潮時坐灘施工”的方案,研制了專門用于潮間帶風電施工的淺吃水可坐灘平底駁船,使潮間帶風電施工由不可能成為可能,從而填補了世界潮間帶風電開發的技術空白。同時,公司創新施工組織方式,加強施工協調,有效銜接打樁、吊裝、運輸、調試等各個工序,提高海上作業施工效率,降低施工成本?!?br />
除了施工方式,攻克風機基礎施工難題迫在眉睫。龍源電力一面在理論上探討單樁沉樁的可行性,一面研究專業設備制造與使用方式。為此,龍源電力與上海振華重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共同投資組建了專門承擔海上風電施工的專業性公司——江蘇龍源振華海洋工程有限公司,并從荷蘭IHC公司購入S-800大型液壓沖擊錘。此外,龍源電力還定制了敷纜船、起錨艇、吊裝船、運輸船等二十多艘專用船只。2011年5月18日,江蘇龍源振華海洋工程有限公司擁有的首艘海上風電800噸全回轉起重船正式交付使用,該船裝備了800噸全回轉海工吊機和荷蘭IHC公司生產的S-800液壓打樁錘,按照國內沿海水文條件特別訂制,可廣泛適用于我國潮間帶、淺海區域施工作業,是目前國內起重量最大、打樁能力最強的潮間帶海域作業專用船舶。大型專用裝備的投入使用,使得海上風電造價降低約25%。目前公司擁有的施工裝備可以同時開工3個海上施工作業面,年施工能力可達20萬-25萬千瓦,具備了大規模開發海上風電的能力?!?br />
經過一期100MW工程的積累,現在龍源電力海上風電施工團隊對單樁沉樁技術的掌握已經駕輕就熟,每一錘用多大的力,如何根據地質情況精確計算和調整垂直度,早已經是他們團隊掌握的核心技術了。8月31日上午8點28分,隨著第6#樁沉樁施工最后一聲錘響,龍源電力又一次刷新了自己保持的沉樁垂直度世界記錄,達到了0.12‰!而取得這一成績距離第一次嘗試沉樁,僅僅過去了一年。迄今為止,龍源電力仍然是全國唯一一家掌握并大規模應用單樁沉樁技術的風電運營商?!?br />
經過幾年的探索,龍源電力逐步掌握了我國潮間帶海洋、水文地質及氣象特點,摸清了包括近海風電在內的海上風電建設難點、風險、技術要求及解決的途徑,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施工工藝,推動了海上風電開發流程進一步規范,積累了海上風電開發的人才、技術、裝備、經驗等優勢,摸索出一條既符合中國國情又較好地適應中國沿海水文、地質和海岸特點的海上風電建設道路?!?br />
謝長軍表示,目前龍源電力在單樁沉樁上掌握的技術水平已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單樁沉樁技術和大型專業施工設備的運用,使得潮間帶風電工程造價大幅降低,原來的“貴族產業”現在已經成為“平民產業”了?!?br />
勇于開拓促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