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底的河西走廊,一場大雨過后,戈壁灘上一叢叢新綠迎著涼爽的夏風舒展著身姿。而公路旁整齊林立的白色風機,像是一個個高大的紡車,不急不慢地轉動著,緊挨風電場的一條條輸電線路,像是接過了“紡車”紡出的線,越過千巒萬山、古堡舊關,延伸到很遠。
近年來,甘肅省新能源發(fā)電特別是風電發(fā)展迅速,2006年年初,甘肅省提出“建設河西風電走廊,打造西部陸上三峽”的發(fā)展目標。按照規(guī)劃,2015年酒泉風電基地裝機容量將達到1270萬千瓦,相當于三峽工程裝機容量的三分之二。國家電網公司加大甘肅電網建設投資力度,提升電網運行管理和智能化水平,優(yōu)化電網結構,為風電外送提供支撐。
加快電網建設 滿足風電送出需要
7月27日,在玉門市新城區(qū)一大群呼呼轉動的風機中,110千伏玉門鎮(zhèn)變電站顯得很低調,站長樊文升剛完成一項變電操作任務回到變電站。雖然玉門鎮(zhèn)變電站不再接納風電,但樊文升卻對玉門地區(qū)的風電發(fā)展了如指掌。
樊文升清楚地記得,1998年,玉門市的戈壁灘上豎起了第一批4臺風機,每臺裝機僅300千瓦,負責運行維護這“風車”的技術人員就在變電站吃住,并且還要請變電站的專家為他們培訓變電運行知識。后來,戈壁灘上的風機越來越多,每年的裝機容量都翻番增長,玉門鎮(zhèn)變電站很快就不能滿足風電送出需求了。2008年3月,專門為酒泉風電外送規(guī)劃的330千伏玉門變電站開工建設,2009年1月投運。2010年10月,750千伏酒泉變電站建成投運,酒泉風電得以源源不斷地向外送出。
酒泉市瓜州縣曾因盛產密瓜而聞名于世,如今規(guī)模龐大的風機成為該縣的又一張“名片”。為了保證該地區(qū)的風電送出,公司于2009年投資建設了750千伏敦煌變電站。“現在變電站接入了8條風電送出線路,平均負荷為160萬千瓦,占變電總容量的三分之二。”敦煌變值班長陳懷軍介紹說,風電大規(guī)模上網對變電設備和輸電線路運行的影響很大,為了保證風電的可靠、穩(wěn)定送出,今年1月,他們?yōu)樽冸娬景惭b了國內第一臺可控高壓電抗器,提高了系統(tǒng)穩(wěn)定運行水平。
根據甘肅省風電發(fā)展規(guī)劃,“十二五”期間,酒泉風電基地裝機容量將超過1000萬千瓦。為滿足風電接入需要,公司將在甘肅配套建設12項330千伏輸變電工程。在敦煌變外,每隔一段路就有8堆剛挖出的沙土,像是古代的烽燧矗立在平坦無垠的戈壁灘上。“那就是國家電網公司正加快建設的750千伏新疆與西北主網聯(lián)網第二通道工程的項目之一——750千伏敦煌變電站擴建工程。到時,750千伏敦煌變電站將與750千伏沙州變電站連接,最后連接到青海電網,酒泉地區(qū)的風電送出又增加了一條‘高速公路’!”陳懷軍說。
另外,規(guī)劃中的酒泉至湖南±8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也將為風電的送出提供通道。酒泉風電送出的通道越來越寬闊。
科學管理調度 提高新能源利用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