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陸上風電增長漸趨平穩的背景下,海上風電成為角逐的重點戰場。
近日,國家能源局為中國海上風電定下的目標為,2015年建成海上風電500萬K W,2020年達到3000萬K W。為此能源局決定于今年下半年啟動第二批海上風電特許權項目的招標準備工作,預計明年上半年完成招標,總建設規模在150萬-200萬K W之間。跟第一批特許權項目相比,這次招標不僅規模翻番,而且覆蓋范圍更廣,將從江蘇延伸至河北、山東、浙江甚至廣東等地區。
海上風電增速驚人
“第一輪招標我們是中標企業,已經積累了經驗,第二輪我們會盡最大努力爭取。”昨日,華銳風電(29.09,-1.04,-3.45%)高級副總裁陶剛告訴記者,公司對此次招標很有信心,公司是目前唯一掌握量產3兆瓦風電機組技術的企業。
“至少要比第一次中標多。”金風科技(15.12,-0.49,-3.14%)總工程師崔新維也發出“戰前”宣言。
去年,第一批特許權項目招標拉開了國內海上風電市場的序幕,華銳風電、金風科技和上海電氣(6.73,-0.16,-2.32%)等企業中標。對企業來講,與去年相比,企業面臨著單機容量、風場規模等方面的更高挑戰。
2010年,全球陸上風電增速放緩,海上風電則延續2008年和2009年持續增長勢頭,新增裝機出現翻倍增長。據BTM咨詢公司統計,截至2010年底,全球海上風電新增1 4 4 4 M W,累計裝機量達3554M W。陶剛表示,和陸上風電不同,海上風電的入網條件比較好,海上風電開發集中在東部沿海經濟發達的區域,用電需求大。近日有消息稱,風電并網技術國家標準已通過終審有望出臺,如果并網標準確立則將為海上風電的發展提供更好的環境。
收益較低制約風電發展
盡管前景廣闊,不過國內風電企業不得不面臨價格競爭問題。去年,第一輪海上風電招標,多位業內人士指出特許權項目招標價格過低。2010年第一批海上風電特許權項目招標最低中標價為0.6235元/千瓦時,直逼陸上風電價格,而此前業內普遍認為,海上風電的合理價格應在0.9元/千瓦時以上。在中投顧問新能源研究員李勝茂看來,現階段海上風電的收益較低是影響其發展速度的一個重要因素。
陶剛表示,“惡性競爭不利于行業發展,設備企業開發商都希望有合理的利潤。不過,競爭的存在可以推進行業的進步,價格競爭是整體競爭的一部分,很難避免。”
大同證券分析師蔡文彬表示,我國的風電發展并不完善,其技術還不夠成熟,因此在第一批海上風電特許權招標時就出現了價格競爭問題,而在第二次招標中,國家應該會完善這方面的措施,預計不會再出現同樣的問題,惡性價格戰會緩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