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9日,第七屆中國(甘肅)國際新能源博覽會開幕式及項目簽約儀式在酒泉舉行。本次新博會集中簽約28個項目,簽約總額556億元,涉及新能源、裝備制造、石油化工、商貿流通等領域,其中能源類項目25個,簽約金額500億元。
會上,國家能源局副局長李仰哲、甘肅省省長林鐸、國務院扶貧辦副主任歐青平、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副秘書長安洪光就新能源的發展分別發表了重要演講。
國家能源局副局長李仰哲:可再生能源補貼缺口累計達到550億元,決策部門壓力極大!
“十二五”以來,政府出臺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推動新能源發展,取得了顯著的成就。同時應看到新能源產業發展中所面臨的困難和矛盾:一是棄風棄光問題突出,二是財政補貼資金缺口較大。截至今年上半年,可再生能源補貼缺口累計達到550億元,決策部門有極大的壓力。
從今年年初開始,國家發改委和國家能源局已經連續出臺了十多部文件,但這些措施的見效還需要一個過程。通過博覽會已經看到了大家在技術方面所做的努力。能源產業的發展到了一個關鍵的時期,政府決策的管理部門、企業家、科技工作者都必須攜手共同應對這些發展中的難題和成長中的煩惱。
國務院扶貧辦副主任歐青平:“十三五”光伏扶貧以村級電站為主
在貧困地區推廣發展新能源是解決貧困地區用能的重要措施,早在20世紀70年代,我國就在廣大農村開展沼氣等新能源。進入新世紀以來,隨著科技水平的發展成熟、太陽能、風能、生物能等新能源方興未艾、前景廣闊,成為具有巨大市場空間的新興產業。我國貧困地區有豐富的新能源資源,也具備發展新能源產業的良好基礎,且當前在貧困地區發展新能源,已經跳出了解決能源不足的單一目標。
“十三五”期間,以貧困村建立村級電站為主要模式,開展分布式光伏發電。有四個方面考慮:
第一,分布式光伏扶貧項目作為能源局支持重點不受指標限制。
第二,村級電站對電網接入要求較低,經過“十二五”農村電網改造后,基本不存在接入問題,且不需要建設輸電線路。
第三,規模較小更容易協調用地,200-300千瓦電站用地也就十余畝,村內完全能夠協調解決。
第四,以村集體為建設主體,利用村集體的土地建設項目,產權歸村集體所有,收益由村集體、貧困戶按比例分配。貧困村“摘帽”的條件要求村集體要有集體收入,對90%都沒有村集體經濟收入的十二萬八千個貧困村來說,村級電站建設意義重大。
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副秘書長安洪光:能源發展以電力為中心越來越彰顯!
我國經濟高速發展,能源電力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的矛盾日益凸顯,實現能源產業升級成為我國能源電力發展的重大戰略選擇。同時,電力工業發展出現一些的新特征。
一是電力消費增長減速換擋。
“十二五”時期,我國全社會用電量年均增長5.7%,比“十一五”時期回落5.4個百分點;2015年全社會用電量5.5萬億千瓦時,同比增長0.5%,增速比2014年回落3.3個百分點,創1974年(增長0.1%)以來的年度最低水平。電力消費換擋減速,保供壓力減小,為優化電源結構,加大新能源發展贏得寶貴時機。
二是能源發展以電力為中心越來越彰顯。
提高電能在終端能源消費比重能有效推進節能減排。據有關機構測算,電能在終端能源消費比重每提高1個百分點,單位GDP能耗可下降4%,一噸標煤當量電能創造的經濟價值是等當量石油的3倍、煤炭的17倍。風電、太陽能等新能源的開發利用主要以轉換為電能為基本形態。電能替代將是提升能源安全、改善生態環境的核心舉措,直燃煤等電能替代將是大勢所趨。
三是電力結構綠色化轉型加快。
2015年非化石能源發電裝機5.3億千瓦時,比重為34%;發電量1.56萬億千瓦時,比重量為27.8%。未來綠色清潔能源發電將加快發展,可再生能源發電將放在優先位置,靈活調節電源建設和改造將明顯加快。
四是電力空間布局調整加快。
我國的資源條件和電源開發的經濟性決定了今后電力工業的發展布局:常規水電將基本轉移到西南、西北水電基地;煤電建設加快向西北、北部煤炭基地轉移;核電發展將從沿海向內陸輻射;新能源集中規模化開發主要布局在“三北”基地,分散、分布式開發布局在電力需求中心;天然氣發電主要布局在用電需求中心。這就要求必須加快擴大資源優化配置范圍,隨著向東中部跨區輸送規模增加,客觀需要提升跨區域輸電通道能力。
五是電力發展形態調整加快。
隨著能源電力科技革命加快,圍繞綠色與轉換效率雙重主線,在發展形態上應實現集中與分散相結合,大中小相結合。傳統能源發電繼續沿著大型化、基地化發展,能夠更好地實現節能減排和提高經濟性的同時,也需要發展小型化、分散化、分布式電源,以提高轉換效率,滿足多元化用電要求。
甘肅省省長林鐸:2020年將甘肅打造成全國重要的新能源基地和光熱發電示范基地
近年來,甘肅利用得天獨厚的新能源資源,在中央的關心和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及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建成了中國第一個千萬千瓦級風電基地和河西走廊新能源基地,全省新能源產業取得突破性進展。至2015年底,全省光電裝機容量居全國第1位、風電裝機容量居全國第3位。力爭到2020年將甘肅打造成全國重要的新能源基地和光熱發電示范基地。
隨著“一帶一路”戰略的深入實施,作為古絲綢之路的重要組成部分和國家定位的向西開放重要門戶和次區域戰略合作基地,甘肅已由一個內陸省份變成了中國向西開放的前沿,與沿線國家和地區開展深層次能源合作前景廣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