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習近平主席在聯合國發展峰會上倡議探討構建全球能源互聯網,李克強總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要求建設特高壓輸電、智能電網等重要項目,提出要提高清潔能源比重。構建全球能源互聯網,內蒙古有哪些優勢?
梁鐵城:內蒙古擁有資源優勢和地緣優勢。內蒙古煤炭、風能、光能儲藏量豐富,是國家重要的能源基地。在國家“十二五”規劃綱要確定的五大綜合能源基地中,鄂爾多斯盆地和內蒙古東部兩大基地均位于內蒙古自治區。
構建全球能源互聯網,可以進一步促進內蒙古清潔能源基地建設,而內蒙古也可以借助區位優勢,深化“一帶一路”北部通道建設,在對接俄蒙方面,在構建電網國內互聯、洲內互聯、洲際互聯中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
記者:去年,以內蒙古為起點的“兩交兩直”特高壓工程已全部核準開工,您對目前開工建設外送通道怎么看?
梁鐵城:內蒙古積極加快建設特高壓電力外送通道,納入國家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的“兩交兩直”工程(錫盟—濟南、蒙西—天津南交流,錫盟—泰州、上海廟—臨沂直流)全部開工,開創了內蒙古特高壓電網發展新紀元。“兩交”工程將在今年建成,“兩直”工程將在2017年建成。“兩交兩直”工程投產當年輸送電量約1600億千瓦時,其中外送新能源約500億千瓦時,建成后既能滿足東中部能源需求,緩解嚴重霧霾,又能有力拉動內蒙古自治區經濟增長、促進就業,在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方面發揮積極作用。
不過,這4條外送通道與國家需求和內蒙古電源基地潛力相比仍遠遠不夠。據了解,到2020年,我國東中部需要新增區外來電2億千瓦,而內蒙古恰有巨大的電力供應能力。內蒙古規劃2020年全區電源裝機新增1.67億千瓦,其中火電裝機1.2億千瓦,風電裝機3400萬千瓦以上,光伏發電裝機1300萬千瓦,其中絕大多數需要通過外送消納。我認為,只有繼續加大內蒙古電力外送通道建設,推進構建全球能源互聯網,才能實現內蒙古資源的有效開發、配置和利用。
記者:目前,內蒙古大規模發展特高壓,推進與周邊國家互聯互通,切實推動全球能源互聯網戰略落地。請您談談內蒙古電網互聯互通與全球能源互聯網的關系?
梁鐵城:要構建全球性的能源網絡,首先要加快建設國家級能源網絡,并且要有一個示范和引領的國家。構建中國能源互聯網很關鍵,內蒙古特高壓工程,是其中重要組成部分。目前,在國家電網公司規劃的電網互聯互通工程中,蒙古國—天津、俄羅斯—霸州直流工程途經內蒙古自治區。內蒙古自治區將依托能源資源優勢和毗鄰俄蒙的區位特點,積極推進與俄羅斯、蒙古國等周邊國家電網互聯互通工程。
這不僅能在更大范圍配置清潔能源,保障內蒙古經濟發展的能源需求,也是推動“一帶一路”北部通道建設的有力舉措。
記者:您認為內蒙古自治區在融入中國能源互聯網之后,除了保障能源供應,對經濟社會發展的貢獻有多大?
梁鐵城:特高壓電網建設投資規模大、產業鏈條長、經濟帶動作用強。因此,增加內蒙古特高壓外送通道,積極融入中國能源互聯網,將為應對經濟發展新常態做出貢獻。據測算,新“兩交兩直”特高壓工程在內蒙古境內項目本體加上各級配套電網工程,總投資超過320億元,帶動相關產業投資約3000億元以上。既能有力拉動經濟增長、促進就業,同時可消化鋼鐵、電解鋁、水泥等部分過剩產能,緩解經濟下行壓力的作用將極為可觀。
按照國家電網公司規劃,到2020年,在內蒙古自治區將建成“16交4直”特高壓骨干網架,與“三華”及東北三省共同形成東部特高壓同步電網,并形成“8交4直”外送通道。屆時,內蒙古自治區特高壓外送能力將達到6400萬千瓦,可從根本上解決內蒙古自治區能源和電力發展的深層次矛盾。
梁鐵城,曾任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市市長、市委書記,內蒙古自治區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黨組書記,現任全國人大代表、內蒙古自治區政協副主席、黨組成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