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金風科技如何轉型?目前有沒有一個明確的方向?
武鋼:互聯網帶來了很多變革性的沖擊,那么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必須要實現跨越式的發展,同時又要時刻保持一個冷靜的頭腦。互聯網并沒有讓商業的本質發生了變化,互聯網是一種工具、方法,或者說是一種新思維,它只能使我們商業本質的特點更加突出。
在現在競爭激烈的情況下,首先,我們更注重經營的質量,這幾年連續對低效資產進行處理,推行EVA,提高我們資產運營的效率。第二,要加大我們的原創技術力量,我們一方面要引進技術,另外一方面要鼓勵原創技術。這是我們由大到強的調整。
但金風的轉型首先是價值觀和認識的轉型,這個認識的轉型是什么呢?互聯網思維帶來的一個本質就是要去中心化,要更加提倡客戶導向和換位思考。
《能源》:在互聯網之前不是這樣嗎?
武鋼:有,但是做得不夠快,因為互聯網使得整個社會的信息對稱了,信息對稱了以后你就會發現,客戶的需求、客戶的體驗會很快地傳播到一個大眾層面,讓你對客戶的這個感受帶來的影響變得更加及時,這種氛圍的變化促使你的企業要加倍關注客戶導向和客戶需求。
《能源》:工業4.0是未來制造業的方向,跟德國相比,我們的差距有哪些?
武鋼:去了德國考察以后發現,德國工業4.0你學不來。首先,德國的專業化水平要比中國高出一個檔次,他每一個東西都有很深厚的理論功底在支撐,理論實踐是一套體系。第二,德國的標準化程度要比我們高。第三,它的信息化水平無處不在,它在這三個很高的基礎上加了互聯網。
《能源》:包括像能源互聯網的概念,在互聯網+這樣一個大的趨勢下,大家都想把所有東西和互聯網加上關系,在你看來,怎樣融合,才能更符合產業未來發展的趨勢和方向?
武鋼:如果你只關心互聯網而忽略了你的基礎,可能大廈蓋到一定程度,你忽然發現你的基礎不牢,你還得回過頭來,那個時候損失就更大了。所以還要腳踏實地抓精益管理,抓一些基礎的建設。
我們首先還是要冷靜客觀地認識中國風電工業發展的階段。整體來說,我認為現在所處的這個階段水平層次還是比較低的,一定要按照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先把精益化、專業化、標準化、信息化、智能化這些基礎工作做了。
我們必須要具備這樣的能力。一方面腳踏實地要把欠的賬補上,另外一方面還要跟上互聯網的思潮。我們要學習互聯網,優先要學習互聯網思維,我給金風的員工建議了“五個詞十個字”——體驗、互聯、平臺、數據、迭代。
《能源》:對于金風的轉型,你有什么樣的預期?
武鋼:轉型是一項長期的任務,不是說搞一兩年就行,比如說精益管理。首先要在公司的層面讓每一個員工在素質上要進行轉變,要從粗放型轉變成精益型。因為風電是一個高風險的行業,這種轉型是持續的長久的,不是一個短期的。第二個就是技術創新是未來推動企業成長的源動力,怎么樣讓大家能夠更多地關注到客戶的需求和價值,我們現在提出來的目標是,我們希望通過幾年的努力,讓風電的成本能夠接近火電,這是我們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