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掃描二維碼,即可將本頁分享到“朋友圈”中。

史立山:風電供暖“一把鑰匙打開兩把鎖”
2013-04-08
來源:經濟參考報
瀏覽數:828
國家能源局日前下發《關于做好風電清潔供暖工作的通知》明確提出,將在北方具備條件的地區推廣應用風電清潔供暖技術。能源局緣何
國家能源局日前下發《關于做好風電清潔供暖工作的通知》明確提出,將在北方具備條件的地區推廣應用風電清潔供暖技術。能源局緣何力推風電清潔供暖?這將對我國北方地區帶來怎樣的影響?記者就此采訪了我國風電的有力推動者和風電供暖工作的最初倡導者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長史立山。
“熱能是能源終端消費的重要形式,甚至是工業生產和人民生活所不可缺少的能源消費形式,但目前北方地區供熱主要依靠燃煤鍋爐。”史立山說,如果采取風電供暖,將燃煤鍋爐改為蓄熱式電鍋爐,既可大大提高北方風能資源豐富地區的消納風電能力,又可降低因燃煤機組帶來的大氣霧霾污染,堪稱“一把鑰匙打開棄風限電和霧霾污染兩把鎖”。
北方冬季霧霾重重燃煤排放是禍根
今年以來,我國北方地區持續出現的霧霾天氣,引起國內外輿論的普遍關注。史立山分析認為,霧霾主要是由空氣中的微小顆粒集聚和空氣流動性差引起,空氣流動性差是外因,微小顆粒集聚過多是內因。微小顆粒與燃煤、機動車、工業生產排放和施工揚塵等密切相關,其中最重要的原因當屬燃煤排放。
“持續霧霾天氣給我國能源利用方式亮起了紅燈。”史立山說,我國能源消費以煤為主,2012年的能源消費總量36.2億噸,其中煤炭消費占近70%,我國能源消費約占全球能源消費的20%,其中煤炭消費占全球煤炭消費的近50%,由此產生的環境問題越來越突出,大氣霧霾便是環境問題的重要方面。
據史立山介紹,我國北方地區因冬季寒冷、建筑取暖能源消費量巨大,目前主要以燃煤取暖為主。初步統計,目前北方城鎮民用建筑面積約90億平方米,其中70%采用集中供熱方式采暖,其余為分散采暖或無采暖設施。集中供熱系統的熱源一半由熱電聯產方式提供(主要為燃煤熱電聯產),另一半由燃煤、燃氣鍋爐提供,每年建筑取暖的煤炭消費量約1.6億噸標煤。此外,廣大農村地區冬季采暖的能源消費量也很大,很多地方也以燃煤為主,而且效率更低,污染物排放更多。
“特別是2012年底華北地區處于極端低溫天氣,導致采暖供熱的燃煤量增加,相應的污染排放量也增加,加之空氣濕度較大,污染粒子吸水后變大,形成了嚴重霧霾天氣,給人們身心帶來極大危害。”史立山強調指出。
如何減少霧霾,改善大氣環境質量?史立山認為,除提高燃油標準、加強施工管理、嚴格控制污染物排放外,最重要的措施就是要減少煤炭消費。目前全球已進入重要的能源轉型時期,主要目標是經過幾十年努力把目前以化石能源為主的能源結構轉變為以可再生能源為主。然而,我國近年來煤炭消費卻每年以2億多噸的量持續增加,由此帶來的污染物排放不斷加劇。
- 閱讀上文 >> 優化資源配置提高消納能力 應理性認識風電消納問題
- 閱讀下文 >> 李小琳:稱未聽說分拆電網 將致力綠色智能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