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區域是我國新能源的富集區,擁有豐富的風電資源和充足的光照環境。近年來,隨著國家能源產業結構調整的不斷深化及“放、管、服”改革的進一步推進,西北區域新能源迅猛發展,截至2017年6月30日,新能源累計并網容量8451.65萬千瓦,占全網總裝機的37.77%,風電發電量342.05億千瓦時,占全網總發電量的10.31%;光伏發電量186.34億千瓦時,占全網總發電量的5.61%。新能源快速發展對推進西北區域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保護生態環境和培育經濟發展新動能、推動能源轉型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但在并網運行方面也出現了諸多問題。為規范新能源并網秩序,促進新能源產業持續健康有序發展,西北能源監管局于2017年4月至8月在陜西、寧夏和青海三省(區)開展了新能源并網接入專項監管,根據現場檢查和日常監管情況形成本報告。
圖片來源:《中國能源報》
一、基本情況
(一)新能源裝機快速增長
近年來,陜、寧、青三省(區)新能源裝機持續增長,截至2017年6月30日,陜西、寧夏、青海三省(區)累計新能源裝機3110.11萬千瓦,同比增長29.91%,其中風電1326.21萬千瓦,光伏1783.9萬千瓦。陜西省新能源裝機774.51萬千瓦,同比增長58.12%,其中風電293.75萬千瓦,同比增長31.34%,光伏480.76萬千瓦,同比增長93.64%;寧夏自治區新能源1552.6萬千瓦,同比增長21.52%,其中風電941.6萬千瓦,同比增長13.16%,光伏611萬千瓦,同比增長21.23%;青海省新能源874.4萬千瓦,同比增長18.64%,其中風電91.4萬千瓦,同比增長55.97%,光伏783萬千瓦,同比增長15.42%。總體看,陜西省新能源裝機增長較快,尤其是光伏發電項目集中并網較多;寧夏自治區在國家能源局發布風電紅色預警后,沒有新并網風電接入項目,光伏項目保持穩定有序增長;隨著低風速風機技術逐步成熟,青海省風電項目增長較快,光伏項目增速較為穩定。
(二)新能源并網接入工作整體有序
電網企業普遍能認真貫徹國家新能源發展戰略,積極為新能源項目并網創造條件,結合當地實際制定了相關規章制度,明確牽頭部門,優化工作流程,壓縮工作周期,為光伏扶貧開辟“綠色通道”,為新能源項目順利并網發電提供保障和特色服務。國網陜西省電力公司對同一區域有接入需求的項目,在對其中一個項目進行初審時,也邀請其他業主參加,確定接入系統方案,安排送出工程可研工作,努力提高工作效率。國網寧夏電力公司從并網接入工作源頭開始入手,綜合考慮市場消納及送出問題后及時對發電企業提交的接入系統報告進行審核批復。國網青海省電力公司組織工作組深入光伏項目較為集中但地理位置較為偏遠的海西州和海南州現場辦理并網接入手續,并構建智能化網源協調交互的集中管控平臺,提高了并網發電廠涉網相關業務的流程化、標準化、精細化水平。陜西省地方電力集團公司制定了按不同電壓等級辦理并網接入業務的制度,簡化了接入流程,為新能源項目及時接入做了大量工作。
(三)分布式光伏并網接入基本規范
截至2017年6月30日,三省(區)累計并網分布式光伏48萬千瓦,其中陜西23萬千瓦、寧夏23萬千瓦、青海2萬千瓦。三省(區)電網企業總體上能夠認真落實國家能源局關于分布式光伏電源接入的相關要求,整合服務資源,精簡并網手續,推廣典型設計,開辟“綠色通道”,實行“一站式”服務,促進分布式電源快速發展。
(四)棄風棄光明顯改善
2016年三省(區)新能源消納問題突出,陜西省全年風電棄風率6.53%,光伏棄光率6.59%;寧夏自治區風電棄風率13.30%,光伏棄光率7.15%;青海省棄光率8.33%。2017年以來,在各級電網企業的努力下,棄風棄光問題得到有效緩解。一是改變過去分省備用模式,西北全網統一安排備用,盡可能壓減火電開機,增加新能源消納空間;二是通過開展跨區交易,促成華中抽蓄電站低谷時購買西北風電,增加新能源交易電量;三是實施新能源在全網范圍強制消納,將新能源外送優先級提到跨區直流配套火電之前,發生棄風棄光時,強制壓減配套火電出力,優先輸送新能源。2017年上半年,寧、青兩省(區)棄風棄光率都有明顯的下降,寧夏棄風率下降8.7個百分點,棄光率下降1.55個百分點,青海棄光率下降3.03個百分點。